第1113章 流水席、高朋满座、归化秦人!(1/2)
祭祖仪式结束后,接下来就是热闹的流水席环节,这个流水席仪式非常重要,是分开支子孙向祖宗显示自己力量的重要环节。
在认祖归宗的仪式过程中,分支子孙需要通过一场盛大的流水席来向祖宗们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新祖宗表明,自己并非无用的废物,而是有能力、有实力、有价值的后代。
而要证明这一点,没有什么比邀请众多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享受三天的盛宴更合适的了。在这三天里,大家可以尽情地吃喝,品尝各种美食佳肴,开怀畅饮美酒。同时,还可以欣赏戏曲、音乐等表演,与新认袓宗神灵一起尽情娱乐。
这样的场合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聚集起众人的力量和精力。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联系,也能让祖宗神灵高兴。
对于祖宗神灵来说,虽然无法亲自品尝美食、畅饮美酒,但可以接受香火的供奉。分支子孙们能够摆下如此盛大的流水席,自然也有能力保证供奉祖宗的香火不断。
通过这场流水席,分支子孙们不仅向祖宗们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价值,也表明可以为家族的团结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秦家庄里,除了秦越人的家人之外,还有一些迁移到北境的汉人工匠。不过,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归化的秦人。
汉人自然无需多言,天生喜欢凑热闹,但这些归化的秦人却在装扮上与汉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头型方面。尽管他们同样身着汉服,窄腰宽肩广袖,但却留着寸发,这使得他们与一同吃席的汉人一下子就区分开来。
据王岳解释,这些归化的秦人之所以留着短发,完全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而非王岳所逼迫。然而,这也确实与他的政令有一定关联。
王岳来到朔州主政后,经常遭遇来自草原上的部落贵族的骚扰。这些部落贵族时常率领着他们的驱口(驱口是草原上的贵族对草原牧人的统称,意为可以任意驱使的大牲口),前来侵扰朔州的安宁。
由于朔州人口稀少,而草原部落贵族又频繁指使驱口前来劫掠,尽管朔州拥有火器作为防御武器,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但这种频繁的骚扰却让朔州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人们无法安心工作,不能安全的放羊、放猪,也无法全心全意的开垦农田。
王岳在心烦意乱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开出赏格,用草原上贵族的头颅来换取各种生活物资。他可是经过大秦正规培训的官员,对法家思想深信不疑,还懂一些初级经济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人性本恶的那一套理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那些在内地无法施展的手段,统统用在了广袤的草原之上。
经过深入研究分析,王岳总结出了辖区内草原骚乱的根本原因,这一切都源自于草原部落贵族们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部落里的驱口大量流失,导致部落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要知道,在过去,即使是强大的汉王朝,也未曾深入草原腹地,更别提在草原上筑城开垦农田了。而且,汉朝也从未像大秦帝国这样,直接闯入草原,招募草原牧人为民夫干活还给报酬,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掘草原贵族的根基啊!
事实上,以往就有不少草原人逃往汉地,成为汉王朝的平民或奴隶。然而,在草原贵族的眼中,这些草原牧人不过是会喘气的大牲口罢了,因此才有了“草原驱口”这样的说法。
自从大秦踏入草原,开始筑城开垦农田以来,他们采取了一项重要举措,那就是将一些流浪的草原驱口招募为平民。这一举措使得这些原本被视为大牲口的牧人,享受到了作为人的待遇,这种待遇相较于过去驱口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