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首席HR(1/2)
第280章首席hr
年底了,天气愈发冷冽。
周浩然开着一辆白色的夏利轿车,来到了长兴第二印刷厂。
这里接收了122位国营印刷厂职工。
过来看看情况。
“咦”李长兴也在场,不禁一愣,“你这车”
“这车好,低调。”
周浩然对这些不在意。
主要台里发的这辆小汽车,配置太低了,没有电子转向助力,以至于转动方向盘很沉,不适合女司机。
恰好,阳阳姐要对接供货商和贸易商,需要一辆豪车撑场面。
那辆银灰色的虎头奔,就拿去给她开了。
周浩然平时开着一辆夏利车,就可以在单位里来去自如,这是单位里发的销冠奖励,名正言顺。不用像以前似的,需要把车停在外面,然后步行去单位。
李长兴笑道:“大先生的境界,的确不需要靠着名牌和豪车来装点。”
“新来的那些人,怎么样”
周浩然关注的不是这些从国企来的员工,而是二厂的厂长韩航的管理能力。
工人都差不多。
表现的好不好,这得看领导的管理水平。
李长兴道:“主要都是一些装订工人,我看还可以,韩厂长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很利索,我看大家都挺相信他。”
“那就重点培养。”周浩然一听就有数了,笑着说,“老李,你做印刷厂的这点生意,太屈才了。”
两人去厂房里转了一圈。
就很满意。
韩航就是阳姐挖来的那个仓库管理主管,这厂长当的得心应手,各种数据张口就来。
现在,二厂这边每天能够出货1万-1.2万本。
产量是一厂那边的2-3倍。
最重要的是成本的控制。
如果不算债务利息,平均每本书的成本投入,要比一厂那边少25%。
比如人员结构的安排。
采用老带新的模式。
推行八级技工制,由老师傅带徒可抵生产定额,胶印车间损耗率从7%降至4.2%。学徒期也会大大缩短,预计可以由三年压缩至十八个月,人力成本预期下降23%。
还有就是跟铅板厂定点合作。
印刷厂里有铅板车间。
过去的模式,用过的铅板就扔进废品库,当废品卖掉了。
同时,还要大量采购新的铅板。
经韩厂长调研后发现,废弃的铅板,都被铅版处理厂收走了,回炉熔铸车间在120度的熔铅锅处理,就可以变成新的铅板重新销售。
长兴印刷厂是海港目前最大的民营印刷厂,铅板用量很大。
足以养活起一个小型的铅板处理厂了。
那为什么还要采用卖废品、采购新品的方式
跟固定的铅板处理厂合作,让他们帮忙处理废旧铅板,回收再利用就好了!
韩航接着说:“大先生,李总,我跟定点的铅板处理厂合作了一个月,现在也有了更多的总结。我核算过成本,如果我们能收购或者自己打造一个铅板熔炉车间,在10-12个月内就可以把前期的投资收回。长期来看,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印刷成本。”
周浩然认同,“你觉得哪条路好”
“我认为可以再和现在的定点合作厂合作几个月,再观察观察。”韩航尝试性的给出建议,“如果一切都没问题,等春节后,我就去跟他们谈,在合适的价格上完成收购。如果价格不合适,我们就自己做。”
“可以!”
周浩然大手一挥,当即批准。
韩航笑道:“感谢大先生的支持。”
“韩厂长,你不仅是二厂的厂长,也是长兴出版社的副总经理。一厂那边,你也得管起来啊!”
周浩然听过了他的操作,真是暗暗称赞。
阳阳姐果然是阳阳姐!
后世互联网大厂的首席人力资源官!
看人太准了!
这个韩厂长很了不得啊,比李长兴强多了!
李长兴也有这种觉悟,“对对,小韩,你要是有空的话,你就都管起来。我也看明白了,你比我更懂管理。年轻人啊,了不起!”
韩航还真是一点不谦虚,点头道:“一厂比不过二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备的落后。”
李长兴点了点头,叹气道:“是啊,这是硬性条件。”
韩航接着说:“明年,我们可能会有三厂、四厂,甚至第五厂。印刷设备始终都会是绕不开的一关。如果全靠进口的高级设备,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也没有这么多的外汇。”
“嗯”周浩然隐约听出了他的意思,“韩厂长,你有什么高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