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331章 取长安易如反掌

第331章 取长安易如反掌(2/2)

目录

孙乾瞥了杨毅一眼,“此人既然投董,焉知这不是董卓的诱兵之计?”

“杨毅随我日久,必不负我。”

张新摆摆手,“公佑多虑了。”

杨毅见张新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他,一脸感动。

这点自信,张新还是有的。

杨毅先前在李傕麾下时,只是一个队率而已。

队率,五十人将。

自从跟了他以后,杨毅先做司马,再做校尉,短短数年之间,便成了比二千石的银印高官,麾下管着数十个队率。

此次无奈投董,董旻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屯将而已。

如今董卓日薄西山,张新兵势正盛。

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不可能不在张新这里做校尉,而跑到董卓麾下去做一个二百石的屯将。

杨毅献图之后并未找借口离开,而是留在营中,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死士,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来用计。

杨毅会是董卓的死士么?

若是的话,他就不会跟随张新这么多年了。

帐中众人分成两派。

一派以孙乾、陈琳等文士为首,认为不可轻信。

一派以左豹等与杨毅相处许久的武将为首,认为没有问题。

双方争执不下。

张新看向荀攸。

“军师,你怎么看?”

“攸以为,可信。”荀攸开口道。

想要知道一个人的话可不可信很简单,只要看他在其中有没有利益就行了。

如果杨毅说的是假话,他能得到什么?

以张新的谨慎,必不可能亲自入城。

即使中计,最多也就损失一员将领而已,改变不了大势。

这点功劳,董卓会拿什么封赏他?

最多也就一个中郎将吧?

中郎将的地位虽比杂号校尉高,但二者的秩俸是一样的,都是比二千石。

相反,若是杨毅襄助张新取下长安,做那迎回天子的首功,一个亭侯是跑不了的。

亭侯虽小,却也是金印紫绶的列侯,位比三公,可以建国,能被人尊一句君侯了。

死后,亦能惠及子孙。

助董卓守一座必陷之城,只能得一个与现在地位差不多的中郎将。

助张新迎回天子,封侯拜将,封妻荫子就在眼前。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孙乾等人见主公和军师都选择相信,便不再谏言。

张新让典韦将城防图挂了起来。

“来,杨毅,你给我等说说......”

次日,大军开拔,直扑长安。

孙坚找到张新,再次请求担任先锋。

皇甫嵩他打不过,但打个董卓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新准了。

董卓在长安城内的布置,是东边的守军多,南北守军次之,西边最少。

联军自东向西而来,正常来说,打的就是东城。

而杨毅麾下的那些人,都在南城之中。

未免被人怀疑,他在出城前就装作生了重病,请了长假。

此时那些人正由他的一名心腹统领。

孙坚的作战风格勇猛,最喜强攻。

让他来做攻城先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董卓察觉出端倪来。

孙坚得了张新应允,大喜过望,回到自己军中,将麾下全部召集过来。

“自诸侯会盟,共讨国贼始,距今已一年有余。”

孙坚看着诸将,大声说道:“此一年间,君侯战孟津,复洛阳,攻华阴,陷郑县,劳苦功高。”

“我等皆赖君侯神威,才能于今日兵临长安城下!”

“然此一路行来,我军却未立下半点功劳,着实令人汗颜......”

孙坚拔出腰间古锭刀,激昂道:“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如此方能不负国家,不负陛下,不负君侯!”

“今日一战,誓取长安!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孙坚麾下众将纷纷高声喊道。

士卒受他们感染,也跟着喊了起来。

他们的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尤其是那些来自南方的江东兵和长沙兵。

从长沙到雒阳,再到长安,他们打的唯一一场胜仗,就是收复陕县。

然而就算是这点微功,也是在张新的辅助下才拿到手的。

这就显得他们......

像个挂件。

大家都是一个肩膀扛两个脑袋,谁比谁差了?

今日一战,他们就要证明,长沙兵、豫州兵,并不比青州兵和徐州兵差!

“出击!”

孙坚鼓舞完士气,下令攻城。

凡守城,必守野。

在正常的情况下,董卓应该分一军出城安营,与城池互为掎角之势才对。

但不知是长安城池太大,还是董卓担心分兵之后控制不住城中局势,他并未在城外布置兵马,而是集中兵力,做出一副死守的模样。

这让孙坚可以安心攻城,也让张新可以不必再领一军,为他防备侧翼。

“杀!”

城墙上杀声震天。

刘协在寝宫中听闻喊杀声起,快步走出大殿,目中含泪,面朝东方,翘首以盼。

“姑父......”

那个男人,他终于来了!

百官公卿心里欢呼雀跃,连忙派出家奴门客前往各家联络。

这些家奴门客的动作,都被牛辅派来盯梢的人看在眼里。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董卓耳中。

“让他们联络。”

董卓冷笑一声,“告诉牛辅,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待张子清退兵之后,老子会挨个上门,和他们聊聊。”

“诺。”

董卓走到院中,抬头望天。

“联络好啊,联络好......若是尔等不联络,我还不知道要杀谁呢......”

长安城坚,非一日可下。

孙坚军战至黄昏,鸣金收兵。

董卓亲自来到东城之上,慰问伤员,鼓舞士气。

半夜三更,张新领着三千兵马,人衔枚,马裹蹄,不打火把,悄悄地润到了长安南边。

“君侯,就停在这里吧。”

杨毅借着月光,仔细辨认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说道:“不能再往前了,再往前就是太学和九庙了。”

张新点点头,“那便依计行事吧。”

典韦一挥手,几名士卒悄悄摸了过去,按照杨毅所教,来到一个位置,点起三支火把,按照一个特定的轨迹不断挥舞。

随后便是耐心等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