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涌动风满楼(1/2)
姜泥取来了笔墨纸砚,皆是上品。澄心堂纸,徽州松烟墨,端溪龙纹砚,配一支紫毫笔。寻常人家一辈子也未必见过的文房珍品,在这位败家世子眼中,不过是寻常物事。
她将东西在暖玉床榻旁的小几上摆好,忍不住又看了徐凤哲一眼。他依旧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脸色苍白,呼吸间带着不易察觉的虚弱,可那双眸子,却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深处跳跃。
“看什么?”徐凤哲抬眼,嘴角勾起一抹戏谑,“是不是觉得本世子就算要死了,也比你那未婚夫好看?”
姜泥脸颊微红,啐了一口,扭过头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要写便写,我帮你磨墨。”
她拿起墨锭,在砚台中轻轻研磨,动作轻柔,心思却百转千回。他到底想做什么?一封信,能帮远在虎头城的徐凤年?她不信,可心底深处,却又隐隐有一丝期待。
徐凤哲不再逗她,拿起紫毫笔,蘸饱了墨汁,笔尖悬于纸上,沉吟片刻,随即笔走龙蛇。写的却不是寻常书信,而是一连串的名字,后面跟着简短的指令,字迹潦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
写罢,他将信纸折好,递给旁边一个一直垂手侍立、毫不起眼的侍女:“按名单,把东西送去。记住,要‘不经意’。”
侍女接过信,无声点头,悄然退下,仿佛从未出现过。
姜泥看着这一幕,心中疑窦更深,却也知趣地没有多问。
与此同时,北凉王府之外,山雨欲来的气息已然弥漫。
离阳三十万大军压境的消息,如同插翅一般传遍了北凉城的大街小巷。原本还算热闹的街市,骤然冷清下来。商铺大多关门闭户,行人步履匆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虑和惶恐。坊间流言四起,有说离阳大军装备精良,势不可挡;有说世子徐凤哲“身死”乃是天谴,北凉气数将尽。一时间,人心惶惶,仿佛头顶悬着一把随时会落下的利剑。
王府,某处偏僻的议事厅内,灯火昏暗。
几位须发花白的老臣围坐一堂,皆是北凉文官集团的中坚人物。为首的,是主管钱粮的户部侍郎宋知命。
“诸位,”宋知命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声音低沉,“离阳此次来势汹汹,号称三十万大军,更有大将军叶松涛亲自挂帅。我北凉虽有铁骑之利,但刚经历戈壁一战,世子…唉…世子又遭此不幸,此时与离阳硬撼,实非明智之举啊。”
旁边一位老者附和道:“宋大人所言极是。二公子虽英武,但毕竟年轻,骤然统领大军,经验尚浅。虎头城乃我北凉咽喉之地,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依老夫看,”另一人压低声音,“不如…遣使求和?割让些许边境之地,换取一时太平,待日后二公子羽翼丰满,再徐图恢复,亦不失为良策。”
“称臣?”有人惊呼,随即被宋知命一个眼神制止。
“慎言!”宋知命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王爷雄才大略,自有定夺。我等不过是为北凉计,为苍生计,私下议论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