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 > 第310章 坏消息接踵而至

第310章 坏消息接踵而至(1/2)

目录

公社广播站的喇叭里,县里的干部还在用洪亮的声音念着今年的丰收喜报,说全县粮食产量超额完成计划,先进生产队要戴大红花。

可私下里,外地的消息却像阴冷的北风,一阵一阵地往耳朵里钻。

先是听说邻省闹了饥荒,有人逃荒路过县城,饿得皮包骨头,蹲在供销社门口讨口吃的,被民兵撵走了。

接着又传来消息,说南边几个县饿死了人,公社食堂早就断粮了,社员们只能挖野菜、剥树皮,甚至有人偷偷吃观音土,肚子胀得像鼓,最后活活憋死。

起初,这些消息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的,隔着山,隔着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林川蹲在公社大院门口抽烟,听着几个去外县探亲回来的社员低声议论。

“我舅家那边,整个生产队都饿得走不动路了,小孩哭都没力气哭……”

“听说有的地方,连榆树皮都扒光了……”

“明明是个丰收年……”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有人啐了一口:“幸亏咱们这儿没摊上这事儿。”

确实,三道沟人民公社的十几个生产队还算安稳。

那场由上官屯发起的种植红薯挑战,最后由廖长春拍板,全公社生产队参与,最终,排名第一的赵家台生产队收获了十八万斤红薯,最差的生产队也有五万斤的收成。

这让三道沟公社在全县出了大风头,廖长春更是被县里点名表扬,说他有“开拓精神”,是“敢想敢干的基层干部”。

前些日子廖长春整天意气风发,可这几天下来,眉头却越皱越紧。

林川眯着眼,看着廖长春的自行车从土路上歪歪扭扭地骑过来。

这自行车还是解放前的老物件,车把上的镀层都磨花了,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黯淡的光。

“廖书记!”林川站起身来,喊了一嗓子。

廖长春刹住车,棉帽下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左右张望后,他一把拽住林川的胳膊,力道大得惊人:“走,后院说话。”

柴火垛的阴影里,廖长春的手在发抖。

他从褪色的帆布公文包里摸出个信封,信封角上还沾着煤灰。

“山东来的……”他喉结滚动,“我二姑的信……”

信纸皱得像晒干的菜叶,上面的字迹歪斜扭曲,像是用炭条写的。

林川的目光死死钉在“没吃的了”四个字上,指间的信纸突然变得滚烫。

“济宁专区十七个县市,有九个已经开始闹粮荒了……”

廖长春摇摇头,“林川啊,我这个公社干部,有些事也看不明白了……”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上官屯,公社成立后,我拍着胸脯跟上级保证完成征购任务。现在想想,那些数字……都是拿算盘珠子硬拨上去的。”

远处传来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廖长春的眼神却愈发黯淡。

他慢慢蹲下身,抓起一把雪在手里揉搓,雪粒发出细碎的声响。

“当人民公社的书记……难啊。”雪水从他指缝间滴落,“上面要粮,。”他突然苦笑一声,“咱们公社今年还好,隔壁公社就因为好几个生产队长少报了数字,到现在还在劳改队挑大粪。”

林川注意到廖长春的手在微微发抖,那应该不是因为寒冷。

“可这次好像真不一样。”廖长春突然站起身,拍了拍棉裤上的雪,“我二姑那边是真饿死了人……”他的声音哽了一下,“信上说,她邻居家的孩子……才三岁……”

“书记……”

林川不知道该怎么安抚廖长春的情绪。

记忆中,这应该是他第一次见到廖长春这么手足无措的样子。

“县里来电话……”廖长春叹了口气。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像炸雷般在林川耳边轰鸣。

“要调各生产队增收的红薯……百分之七十……”

“书记,这不行!”

林川一把抓住廖长春的胳膊,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他能感觉到棉袄下书记的手臂肌肉瞬间绷紧,像根拉满的弓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