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能文能武(2/2)
江河在进山之前也有考虑到这时代的黄山还很原始,所以有做了些防备,马上带了副弓箭,以及配了把剑,遇到危险能有所防范。
前身的江河虽然是个读书的秀才,但并不显文弱。毕竟是出身于家中巨富的徽商大家族,从小吃的好,肉食不缺,还有许多营养品补充,固而这副身体虽然才十七岁,却是长的俊朗高大,颇有力气。
这具身体的个头目测约有一米七多,但眼才才十七岁,仍处在发育阶段,估计还能再长长。毕竟到了二十三,都还能再窜一窜。
江同学从小吃的好,发育也好。再加上江家已是富了十几代的徽商大族,中间也早已经历过娶美女进门的基因改良,所以让这副身体也有副好样貌,称得起一句“美姿仪”。
其实江河前世长的也不差,就是个头稍矮一些。他前世只有一米七二,而眼下的这具身体,才十七岁就已比他前世高些了。他虽然还没有具体量过,但目测估计,应该是在一米七五或七六。
古代读书人并不是只读书的,因为孔老夫子所提出的君子六艺中还包括御与射。也就是骑马与射箭,不过在孔子那个年代,最早的御则是驾车。因为春秋时期的军队中,还比较流行战车。
战车被淘汰之后,这个御就被改成了骑马。而在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因为这位太祖皇帝是马上打来的天下,所以明初时期的读书人科考,也是会考骑射的。
当然,随着时间来到明末,这一制度就像明初所施行的开中法一样,也早已遭到了破坏与废弃。
现在的科考只考八股文章,已经不考骑射了。不过各地方的县学与府学中,却仍然教这些东西。而且有些就算老师不教,学生也是会自己学的。
其实明朝的许多文官中也是会武艺的,骑射都很不错,尤其明末的那些边镇都抚,基本都有武艺在身,可谓能文能武。上马能管军,下马能管民,颇有两汉隋唐之风。
比如曾三次经略辽东的熊廷弼,就载有膂力,能左右开弓。还有如卢象升、孙传庭等,都有武艺在身。
就连江河因为早年间受武侠小说《碧血剑》所影响,一直以来都下意识认为是武将的袁崇焕,直到长大后方才得知,原来这位袁督师也是个文臣,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不得不说,明末这段儿时间,还是涌现出很多名臣名将的,那个跟猪一样的崇祯但凡能够充分信任地多重用一两个,明朝就不会在他手里给亡了。
就这,这家伙还有脸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心里完全没点儿数,全无自知之明。
总之,这个前身江河虽然不通武艺,但还是懂射箭的,不过箭术吗,也就一般,算不得好。
倒是江河自己前世也曾学过射箭,练得还算不错,至少能做到箭箭上靶。而且他前世也挺喜欢健身的,各种运动都懂一些,还报名参加过一个散打班,有点儿防身自保的能力。
不过他学了散打后倒是还没跟人实战过,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实战水平到底怎么样,倒是他小时候跟人打架,还算是打赢为多。
所以他敢一个人进山,还是有些自信的。而且他前世也喜欢到野外徒步当驴友,学过些野外求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