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27)桃核承气汤

第6章 (27)桃核承气汤(2/2)

目录

3.过敏反应:对桃仁或桃仁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以防过敏反应发生。

四、药理作用

桃仁中的苦杏仁苷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镇咳、祛痰、抗炎、抗菌等。这些作用为桃仁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黄,四两,是方剂中的臣药。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在桃核承气汤中,大黄主要发挥泻下攻积的作用,帮助排出体内的瘀血和实热。同时,它还能协同桃仁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

桂枝,二两(去皮),在方剂中起到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作用。桂枝能够温经散寒,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有助于瘀血的消散。同时,它还能调和营卫,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甘草,二两(炙),是方剂中的佐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在桃核承气汤中,甘草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缓和药性的作用,防止其他药物过于峻猛而伤及正气。

芒硝,二两,是方剂中的使药。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在桃核承气汤中,芒硝主要发挥泻下通便的作用,帮助排出体内的瘀血和实热。同时,它还能润燥软坚,有助于瘀血的消散和排出。

综上所述,桃核承气汤通过桃仁、大黄、桂枝、甘草和芒硝等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了活血化瘀、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功效。它适用于治疗下焦蓄血证所导致的少腹急结、疼痛拒按、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等症状。当然,在使用这个方剂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上五味”指的是方剂中的五种药材。在中医方剂中,药材的数量和种类都是经过精心配伍的,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描述了煎煮的过程。这里的水量(七升)和最终取得的药液量(二升半)都是关键参数。煎煮时,通常会将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用武火(大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小火)慢煎一段时间,直到药液浓缩到指定量。这个过程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去滓”指的是将煎煮好的药液中的药渣过滤掉,只保留清澈的药液。

“内芒硝”是在药液过滤后加入的步骤。芒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泻下、软坚、清热的作用。在这里,它可能是作为方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增强方剂的治疗效果。加入芒硝后,需要“更上火微沸”,即再次加热使药液微沸,以确保芒硝完全溶解。

“下火”即停止加热,准备服用。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描述了服用的方法和时间。这里“先食”指的是在吃饭之前服用,“温服”则强调药液应该温热时服用,以避免刺激胃肠道。“五合”是药液的剂量单位,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00毫升左右。“日三服”意味着一天需要服用三次。

最后,“当微利”是对服用后可能出现的效果的描述。在这里,“微利”指的是轻微的腹泻,这是方剂中某些药材(如芒硝)的作用结果,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热或瘀血等病理产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