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女农夫与小娇娘 > 第79章

第79章(1/2)

目录

二月初一那天,刘里正突然满村里开始传喜讯,邀请全村人明天到他家里吃酒,他家要办喜事,嫁女儿。

这消息来得甚是突然。

刘里正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就是刘香月,之前刘香月跑丢了,刘里正为了找女儿,闹得动静不算小,双峰村是人人皆知的。

事后也一直没听刘里正说,女儿到底找没找到。

现在既然办起了亲事,那应该就是找回来了吧。

双峰村里一般人家办娶媳妇嫁女儿的喜事,热闹也是热闹的,但通常只邀请本家的亲戚。

因为这种喜事,但凡来参加的都得随份子钱。

事主家会把这份人情往来记下来,往后是要还的。

刘里正在本村有几个堂兄弟,邻近的隔壁村子里也有几位嫁出去的姑奶奶。

照理说,他家里嫁女儿,请来观礼的人最多也就是他自家亲戚。

但刘里正却把全村人都喊了个遍,嘴上说的热闹,是想让大家伙儿都沾沾喜气。

其实村里人也不是傻子。

当着刘里正的面,大家笑呵呵说声恭喜恭喜,等刘里正人一走,谁不要在背后骂一声“呸”!

刘里正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多收些份子钱罢了。

尤其是村里有些人家,与刘里正家从前压根就没有过人情来往的,更是一脸莫名其妙。

偏偏刘里正家在双峰村是一霸,谁都不敢得罪他。

阿爷就是这样憋了一肚子的气。

当年刘里正他亲爹老刘在世的时候,与阿爷倒还算有几分交情。

可自打老刘去世后,这么些年两家再无来往。

再加上之前村里人传阿瑶和刘书贤的风言风语的时候,刘里正家里作为当事人之一,一直任由村人们往阿瑶头上泼脏水,败坏阿瑶的名声,而从来没有站出来解释过。

阿爷本以为两家这就算是老死不相往来了,没想到刘里正竟然还敢再上门!

他当场冷着脸把刘里正轰了出去。

阿瑶看到阿爷脸色气的铁青,心里担心阿爷的身体,直劝他:“阿爷,你别生气了,明天刘里正家不管办什么喜事,我们关起门来只当做不知道就行!”

可是话虽说的容易,但阿瑶家跟刘里正家原本就是邻居,两家房子相距不远。

他们明天就算是一整天都闭门不出,办亲事吹吹打打还有放爆竹的声音,肯定也会吵得他们坐立难安。

跟这样没脸没皮的人家做邻居,真是气的人心里发堵。

阿爷嘴上没说话,心里却忍不住想起了静山脚下那一排房子。

若是搬过去,不就没有这烦恼了?

阿爷这是动了心了。

那天他在刘雷雨那里,看到了那本勾的他心痒难耐欲罢不能的《药经》之后,当时是兴趣浓厚,可回了家没多久,阿爷就回过神来,刘雷雨这小子是故意用他感兴趣的医书来跟他玩心眼子呢!

这几天他都没有再提要搬去静山的事儿。

不过,虽然他不提,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呢。

刘雷雨种在药田里的草药,有几种生长的特别好,有几种则状况百出。

不过,关于种草药她也是头一回,一点种植经验也没有,全靠一本《药经》摸索。

阿爷看着着急啊,就是种菜,还有不出芽、烧苗、黄叶病等等意外状况呢。

刘雷雨自己倒是稳重的很,她说只当是积累经验,以后种多了自然就会了。

阿爷听了心里更痒痒,这些经验他也感兴趣啊!

刘雷雨倒是懂事,见阿爷这几天没过去,她每隔一天就特地过来双峰村一回,给阿爷送书稿。

她答应过要替阿爷抄书的,每两天她能抄完一页。

不过,阿爷看过刘雷雨抄下来的前几页《药经》之后,发现了一件事。

刘雷雨曾说过她字丑,原来真不是客套,她那一笔字,阿爷实在有点接受不来。

于是阿爷还得亲自誊抄。

有这功夫,阿爷又觉得,他还不如干脆自己抄书好了,也省的浪费刘雷雨家的笔墨纸张啊。

怎么看还都是去住静山更方便吧。

这种滋味,就是明知道前头是个圈套,可他上了钩,就是忍不住要望圈套里钻了呗。

到了初一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刘雷雨果然如期来了。

她先给阿爷送去了书稿,然后想去找阿瑶说话。

但阿爷坏着呢,他故意当着刘雷雨的面,就把笔墨备好开始誊抄。

提起笔刚写第一个字,阿爷就问:“这是什么字?”

刘雷雨一看,她写字的时候滴了一滴墨汁在字迹上,把字给糊了。

结果她自己认了半天,也只能为难的懵了一个:“可能是个‘药’字”。

阿爷吹吹胡子。

没写完一行,又遇到一个,这回连刘雷雨自己也没认出来。

不过,她道歉的态度倒是极好:“阿爷,我明天回去再检查一遍。”

阿爷气的吹吹胡子。

刘雷雨只能强忍着不敢笑,因为她是故意在抄书时,把字写得格外丑些。

好不容易抄了小半个时辰,一页纸没抄完,阿瑶倒来赶人了:“阿爷,天色不亮了,再写字伤眼睛,要不我给你点起油灯?”

阿爷觑了觑阿瑶的脸色:“好吧,不写了,点灯太浪费了。”

“嗯。”阿瑶点点头,又吩咐刘雷雨:“雷雨帮忙收拾一下桌子,晚饭做好了,你布一下碗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