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49章 悟佛法断欲修心,循教诲笃行证道

第49章 悟佛法断欲修心,循教诲笃行证道(1/2)

目录

妙成龙和盛施圆今天学了《妙法西域记》的第十一记,内容如下:

我问上师:即说众生的真心佛性是唯妙觉明的本性,不是靠欲望产生万物的。可现实是,好像众生靠欲望创造了世间万物。比如就看见山河大地而言,也是见性中有那细微的想念,念念流发而成就的,就如同流动的水看起来静止一样。那这些欲想心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上师回答:我之前说过,欲望其实就是我们心里的念想,而这些念想的本质和佛性没什么区别。一切都是被业力推着走,如果没有业力,大家也不会生出这些念想。佛性本身是不会主动产生念头的,就像大海如果没有风吹,就不会起浪,这里的大海就是佛性,风就是业力,浪就是念头。

我继续问道:那为什么众生没办法掌控自己的业力呢?像六根带来的业障,从很久很久以前就莫名其妙形成了,人一出生就带着这些问题。

上师回答:确实是这样。除非不出生,只要生下来,六根就存在,感觉自己做不了主。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不出生,不就没有这些烦恼了吗?

我又问道:我观人还是动物都要繁衍后代,就是因为有情欲的念想才这样,断了这个根本念头众生也就不生了,是不是这样?

上师回答:没错,所有众生都被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不好的念想困住,妄设六根,世界一直轮转相续,众生也就在这样的世界里轮转受苦了。你问为什么人不能掌控业力,其实不是不能。要是有人能立刻放下这三种行为,而后就能逐渐断掉这三种念想,不好的后果自然就不会出现,也就是说种种狂乱的相想停歇了,菩提的本觉正定也就被还原了。

我继续问:这么说,我只要持守戒律就能修入如来的三摩地,何必辛苦去证悟呢?

上师回问道:就算有人在行为上不再犯这三种错,他心里还会有这些欲想吗?

我回答说:这不好说,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要是他控制不了业力,心里肯定还有欲望,说明持戒的功夫还不够。

上师回答:对!欲望就是业力,业力就是欲望。所以,欲望不除,就消除不了业力。同样的道理,如果能控制欲望,那也就能控制业想发力的方向。这样,就算这个人这辈子还有一些想念追求,因为业向的可控会导致他受到的伤害是可控的。如果任其欲望泛滥,业力的牵引还会使来生投生成人或者动物,或者三恶道。所以,真正证悟菩提,让六根本觉不再散乱,得先减弱、或者彻底断掉这三种欲想的心,就要彻底明了如来真如实相、无上菩提。

我问道:要是有人说自己证悟了菩提,却还是断不了这三种欲望呢?比如这个时代,有很多师父自称开悟了证了,但作为居士,过夫妻生活、吃肉都很正常,这该怎么理解?

上师回答:从前面说的就能明白,持戒关键是要摄入六根,于一心不乱。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这些欲望,那夫妻生活只是个行为,吃肉也只是吃东西而已。但对于一般凡人,我没见过行为上都戒不掉,心里却能戒掉而不乱想的人。所以,就是随顺菩提妙明觉性,游戏三昧,行为上也得先守好戒律。至于你说的那些师父,对你来说,他们行为上做不到,也不能代表他们完全没资格证悟三昧,给你说法,你用平等心观法平等即可,不应别人的行为而给自己设立善恶好坏等障碍。

我回答道:我懂了,我不用管别人怎么做,关键是自己怎么想,怎么做,最好断除一切产生业力的原因,包括选择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上师回答:对!你得用追求证悟菩提的念想,就是发菩提心,替换掉那些不好的欲望,慢慢把淫欲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掌控自己的业力,慢慢达到圆融无碍,于一切处不起知见。这样,淫欲和随便的身触又有什么区别呢。比如说,我们在公园散步,看到花就知道是花,听到别人喊就能辨别声音,这些感知都和淫欲、贪吃、执爱,本质上都是心里产生的念头。只有明白这个道理而不起知见贪求,也就不会觉得淫欲和看花有什么本质区别,就能像看待天空飘过的一片云一样,任它来去,我性如天空,岿然不动。

我感悟道:我明白了!普通人随缘即变,修行人随缘不变,随顺因缘而不沾染红尘。证一切法平等,即证如来本觉。不取一法,亦不舍一法,修行与入世无碍无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