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悟如来涅盘妙理,思玄义修行真谛(1/2)
自从魏子涵和魏子豪来到帝师会,他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帝师手记以及道德经等道家典籍,魏子涵比妙成龙小几个月,她倒是喜欢和他在一起,她经常跟着妙成龙和盛施圆到鹿泉寺学习佛法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佛法。今天他们学了《妙法西域记》的第十二记,记录如下:
我问上师:“什么是大涅盘?”
上师回答:“菩提妙明元心本无固定形态,因众生业障各异,其呈现的状态亦有所不同。就像猫狗本质有别,即便同为人类,心性也有善恶之分。不过,善恶的界定实则源于人们的主观定义,正因存在这些差异,才需要借助定义加以分辨。所以,不能简单判定菩提妙明元心是善、是恶,或是无善无恶,它本质是可善可恶,于世间万象之中蕴含着无限可能,这也正是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所在。所谓涅盘,就是指这种让所有潜在可能性都不发生的状态,恰似平静的湖面毫无波澜。一旦业想纷扰,便如湖面波浪迭起。所以,无论人畜,在刹那心念间,本就处于涅盘状态——虽对一切了了分明,却不引生任何具体的行为与变化。”
我问上师:“刹那之间,唯有六根发挥作用,那么究竟是六根起用为涅盘,还是六根无用为涅盘?”
上师回答:“‘空空大千见中圆’,此处所言‘见’,乃是觉见。觉与见一体,见即了悟真相,清净无染,此即为大涅盘之境。以感知为例,见色、声、香、味、受、想之时,此‘见’与身体相应——见味与身舌相应,见声与身耳相应,见色与身眼相应,见香与身鼻相应,见受与身体相应,见想与识知相应。若离开此‘见’之本体,又如何能证明身体的真实存在呢?故而,离‘见’谈身体,不过是看似存在实则虚幻。然而,即便离开身体,‘见’之本体依然自在,就如同梦境之中,身体虽虚幻,‘见’却依然明晰。此‘见’之本体便是大涅盘境,虽明晰一切,却不为所动,这种不颠倒的正知见,无需依赖虚妄的六根,便能超脱尘劳,不入六道轮回,亦不需要能感知的身心体现此明见。”
我问上师:“我已切实明白‘见体’可脱离身体与尘境,若此即为大涅盘,那么证入大涅盘的诸佛圆满契合菩提元心的明见,那我此刻的觉见明了是诸佛之见吗”
上师回答:“正是如此。”
我问上师:“若真是这样,世间一切生命的根尘皆由诸佛妙幻所见,即见即了,则一切诸法平等无别,并且没有变化生灭。凡人把诸佛如是功德,妄“见”名生,如此则性妄见生,世间起灭变化。我还是有些疑问,诸佛合于“妙见”,那应该是一个佛吧,为什么说诸佛呢?”
上师回答:“诸佛示现大涅盘,便是与‘见’合一。本质上,一切皆由一佛见发。尽管诸佛数量无量,但涅盘境界中的见发一如,这便是‘如来’,也即如来法身,它是一切生命的本源。也就是说,众生的真心妙见皆如来,此种觉见皆具自我观照的了见之能。众生只因业识遮蔽,才产生了‘我’‘他’之别,贪执不舍种种见妄,故不能了,进而虚妄地衍生出无数生生不息的生命,六道旋复。而实际上,这如来妙心从未生,又何谈死呢?”
我问上师:“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陀示现进入涅盘,是否意味着娑婆世界是由释迦牟尼佛陀所创造?”
上师回答:“若言创造,是众生之见,于如来真相而言,一切法不生,一切性不生,妙幻一切真,又一切真非真。此种种非真,就是终生说的创造了。如此,空间乃至三界六道,皆由如来一佛所化现。”
我问上师:“那如来的觉见之境为何具有常、乐、我、净的特质?”
上师回答:“‘如来’是一种名号,用以彰显其妙幻一切的真实本质。觉见本明、寂然不动,取其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之意,故称为‘常’;此‘见体’圆满周遍,故而称‘乐’;此‘见体’独一无二、不增不减,永恒真实,唯一世尊,也是众生所称‘我’的真正实相;此‘见体’不沾染任何外相,不垢不净,因此称‘净’。”
我问上师:“依我所想,我平日里所见,皆是前尘留碍的化现。这些留碍大部分是别人定义的,然后教给我的,这样障碍就世代相传了。诸佛修行的善知识,没有人教我,那我能不能从我自身的如来妙本中、也就是大家说的本心中找到呢?”
上师回答:“在一切众生唯一的如来妙本之中,诸佛信愿行证的种子本就圆满具足,你自然也包含其中,此即诸佛修行无量功德的回向。然而,众生因累劫以来的无明、贪嗔痴,遮蔽了这份妙德。若有人听闻正法,并以信愿行持,皆能自证圆满。同时,诸多佛弟子、菩萨行于世间,正是为了开启众生的这份妙德。众生就如同一把具有无限妙音的琴,若有妙指安下,妙音自然流发”
我问上师:“‘大涅盘’与‘泥洹’有何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