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围炉三国 > 第174章 袁术称帝(十八)

第174章 袁术称帝(十八)(2/2)

目录

陆逊将信将疑,和众将带领一众随从,择一离孙权军营寨不远处的高山,登山而望。果然是孙权军全军皆身着白衣,锣鼓不响,哨声不鸣。缓缓升起的饮烟,似将孙权军的营寨,笼罩在无限的悲痛之中。

众人瞧了许久,瞧不出个所以然来。周瑜究竟是生是死?

陆逊率众人回到豫章县城。当晚,升帐议事。扬宏率先出列道:“且禀陆将军,卑职断定,周瑜已死。卑职亲眼所见,太史将军,用的是三石强弓,力道之大,远非寻常弓弩可比。

且卑职亲眼所见,太史慈将军三枝连珠之箭,最后一支准确命中了周瑜的胸口。周瑜小儿,虽略有武功傍身,然怎及太史将军武功高强,天下罕见。故吾断定,周瑜十死无生!

今孙权小儿,故布疑阵,只恐吾军乘胜追击罢了。依吾所见,当调集大军,四面围之,乘夜黑风高之际,杀入其营寨,当获大胜。”

陆逊转头看向太史慈,笑着问道:“太史将军,对扬别驾所言,以为然否?”

太史慈作为天下有数的猛将,对自身的武艺有着绝对的自信,当下闻陆逊所询,只是淡淡一笑:“吾太史慈,五岁学艺,十岁便已能做到百步穿杨。且当时周瑜,孙权离城墙尚不足百步,要做到一击必杀,岂是难事?”

陆逊见众人多认为周瑜已死。但不知为何,他总隐隐感觉,此事绝非众人认为的如此简单。他默默地一扭头,望见诸葛亮静静的伫立在大帐的一角。高大的身躯,英俊的面容,加上一袭白衣,想要低调,何其之难?

突然间,他想起离别陶响时,陶响对自己说:“孔明大才,将军有不诀之事,尽可咨询于他,必有所获!”

于是,陆逊向前轻踱两步,来到诸葛亮面前,问道:“孔明军师,周瑜在孙权军中,地位崇高,除孙权外,无人能及。说是其为擎天之柱,也不为过。

故周瑜之生死,干系重大。然众说纷纭。军师以为,周瑜是真死乎?亦或诈死?”

诸葛亮羽扇轻摇,淡淡的一笑:“孙权举全州之力,率众侵入扬州,所作所为,目的何在?至于真死,诈死?于吾军而言,不过是一白面书生而已。不足惧哉!

只消完成主公所托,便为胜利。”

孔明言辞清晰,不急不缓,和其面谈,如沐春风,拔云去雾,明见天地。如此气度,陆逊暗道吾不及也。

细思孔明之言,言简意赅,直指本心。陆逊哈哈大笑,道:“主公常赞孔明之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军师之才,十倍于我,望不吝赐教!”

诸葛亮忙拱手自谦:“后生小辈,才疏学浅,不敢卖弄!”

诸葛亮和陆逊年纪相当,但陆逊是陆康之侄。陆康在三国时期,地位尊崇,说是三朝元老,也不为过。又为人耿直,贤名广布海内。就连孔名之父,也有所不及。

故陶响知陆康在江东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之后,力邀其为扬州牧。

陆逊为其子侄辈,辈份也算相当高了。况且陆逊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才能。故陶响力排众议,任命陆逊为主将,就是希望借陆家的影响力,快速安定扬州。

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陆逊与陶响打赌,输得一塌糊涂。心中早存了对陶响的敬畏之心。今见陶响推荐的军师诸葛亮,智深如海,岂敢有半句不敬之辞。

当下,陆逊屏退众人,独留诸葛亮于帐中,二人一见如故,细细商议军情,及至天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