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第63章 贾环

第63章 贾环(1/2)

目录

一、贾环的基本信息

1.人物出身

贾环出生于钟鸣鼎食的荣国府,是贾府二老爷贾政的庶子。其家族背景显赫,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在当时的社会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财富。贾环的父亲贾政,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礼贤下士,深得贾母器重,在贾府中掌握着重要的话语权。然而,他的母亲是贾政之妾赵姨娘,赵姨娘品行低劣、心胸狭隘,在贾府中地位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贾环在府中的处境。

尽管贾环身为贾政之子,本应拥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庶出的身份,他在贾府中备受冷落和歧视。贾母和王夫人对他并不喜爱,府中的下人们也常常对他不尊重。这种身份上的落差,使他在贾府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有着主子的名分,却又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2.人物关系

贾环十分忌恨宝玉,认为众人都偏爱宝玉而欺负自己。他多次陷害宝玉,如泼蜡油事件,故意装作失手将蜡灯推向宝玉脸上;诬告宝玉,导致宝玉遭受贾政毒打。

赵姨娘

母子关系,相互影响

赵姨娘品行低劣,常唆使贾环闹事。贾环受其影响,性格顽劣。如假蔷薇硝事件中,赵姨娘骂他“下流没刚性”,让他找丫头算账,贾环虽不敢去,但也受其影响心中恼火。

探春

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复杂

探春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嫌弃赵姨娘和贾环的行为。贾环也因探春的态度而内心复杂。探春虽不认赵姨娘这边的亲戚,但也希望贾环能上进。

彩云

有情感纠葛,关系生嫌隙

彩云为贾环暗中拿王夫人房里的东西私相赠与,贾环却误解她与宝玉好,将其私赠之物照着彩云脸上摔去,导致两人产生嫌隙。

二、贾环的人物经历

1.早年生活

贾环早年在贾府的生活,虽身为主子,却处处透着不如意。在与丫鬟的互动中,便能明显看出他的尴尬处境。就拿与莺儿赌钱一事来说,本是一场轻松的玩耍,可当骰子转出对他不利的点数时,他竟伸手抓起骰子耍赖。莺儿不过说了几句公道话,他便蛮不讲理地叫嚷起来,抱怨众人都欺负他不是太太养的。这一事件不仅展现出他的自卑与贪婪,更反映出他在丫鬟面前都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

平日里,贾环参与的活动也多是被边缘化的。家族中的重要聚会,他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只能在角落里默默看着宝玉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也曾试图融入其中,却总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而被人嫌弃。比如在一些诗词雅集上,他的表现总是差强人意,与宝玉等人的才华相比,显得黯淡无光,这也让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更加不佳。

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环境里,下人们对他也多有怠慢。他吩咐事情时,丫鬟们常常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上却并不用心去做。这种被忽视和不被尊重的感觉,让贾环的内心充满了怨恨和不满。他渴望得到认可和关爱,却始终无法如愿,只能在这种压抑的生活中,逐渐养成了乖戾、嫉妒的性格,为他日后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埋下了伏笔。

2.泼蜡油事件

泼蜡油事件是贾环性格中阴狠一面的集中体现。该事件的起因,源于贾环内心深处对贾宝玉的嫉妒与怨恨。在贾府中,贾宝玉备受众人宠爱,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也是家族未来的希望。而贾环身为庶出,不仅得不到同等的关爱,还时常遭受冷落和歧视。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贾环的嫉妒之火在心中越烧越旺。

事件经过在《红楼梦》中有详细描述。当时,贾宝玉在王夫人房里休息,贾环也在一旁。看到宝玉相离甚近,贾环便起了歹念,故意装作失手,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猛地一推。这一推,饱含着他长久以来的怨恨和不满,他企图用这种方式伤害宝玉,让他失去继承家业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在贾府的地位。

事件的结果是,滚烫的蜡油溅到了宝玉脸上,险些伤到他的眼睛。这一行为引起了众人的震惊和愤怒,王夫人更是对贾环严加斥责。然而,贾环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愧疚,反而在心中暗自得意。

从贾环的心理动机来看,他的这一行为是长期压抑的情绪的爆发。他深知自己庶出的身份难以改变,在贾府的地位岌岌可危。而贾宝玉的存在,更是让他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他认为只要除掉宝玉,自己就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此外,他的母亲赵姨娘也时常在他耳边灌输对宝玉的不满和怨恨,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宝玉的敌意。

结合原文细节,我们可以看到贾环在实施这一行为时的冷静和果断。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胆怯,说明他对这一计划已经谋划已久。同时,他在事后的表现也显示出他的冷漠和无情,他对宝玉的伤痛没有一丝怜悯之心,只关心自己的目的是否达到。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贾环性格中阴暗、自私的一面,也为他后来的一系列恶行埋下了伏笔。

3.诬告宝玉

贾环诬告宝玉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是极为关键的事件,将贾环的阴狠与嫉妒展现得淋漓尽致。

事件的具体情节是,金钏跳井自尽后,贾环抓住这个机会,在贾政盛怒之时,添油加醋地诬告宝玉。他向贾政哭诉,称金钏是被宝玉强奸不遂,羞愤之下投井而死。他描述得绘声绘色,仿佛亲眼所见一般,让贾政深信不疑。

这一事件对宝玉和贾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宝玉而言,他遭受了贾政的毒打,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这次毒打不仅让他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更在精神上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他对贾府的复杂和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贾府来说,这件事引发了家族内部的巨大震动。贾政作为一家之主,对宝玉寄予厚望,此次事件让他觉得宝玉不成器,败坏门风,对家族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同时,也让贾府的其他成员意识到家族内部矛盾的尖锐和复杂。

贾环在其中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借此机会扳倒宝玉,消除自己在贾府继承家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他深知宝玉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心头肉,是家族未来的希望。只要能让宝玉失宠,自己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从心态上来看,贾环此时充满了怨恨和嫉妒。他长期生活在宝玉的阴影之下,看到宝玉备受宠爱,而自己却处处遭人嫌弃,心中的不满早已积累到了极点。这次金钏事件,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报复机会。他不顾兄弟情分,不择手段地诬陷宝玉,完全被嫉妒和仇恨冲昏了头脑。他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家族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贾环性格中自私、狭隘和阴狠的一面。

4.假蔷薇硝风波

假蔷薇硝风波在《红楼梦》中虽看似是一件小事,却深刻地反映了贾环的性格特点。

事件的起因是贾环看到彩云私下给了贾宝玉一包蔷薇硝,便也想要。彩云为了满足他,就把茉莉粉当作蔷薇硝给了贾环。贾环拿到后,并未察觉是假的,还兴高采烈地拿去炫耀。

当他拿着这包“蔷薇硝”去与芳官等人玩耍时,被芳官等人识破。芳官等人嘲笑他,说他拿的是假的。贾环在众人的嘲笑下,感到十分尴尬和恼怒。

在这个事件中,贾环的表现尽显其懦弱与虚荣。他明明知道彩云给的东西可能有问题,但为了在众人面前显摆,还是拿了出去。当被揭穿后,他不敢与芳官等人正面冲突,只能默默忍受着嘲笑。他的这种反应,反映出他内心的自卑和胆小。他不敢维护自己的尊严,只能选择退缩。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贾环的贪婪。他看到宝玉有蔷薇硝,就心生羡慕,非要得到不可,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这种贪婪的心态,让他在面对诱惑时无法自控,最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此外,贾环的愚蠢也在这件事中暴露无遗。他连真假蔷薇硝都分辨不出来,轻易地就被彩云蒙骗,还拿着假的去炫耀,成为了众人的笑柄。

假蔷薇硝风波虽小,却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贾环性格中懦弱、虚荣、贪婪和愚蠢的一面。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他在贾府中难以获得尊重和认可的原因。

5.与彩云生嫌隙

贾环与彩云之间嫌隙的产生,源于一场误会,而这场误会背后,实则是贾环复杂性格的体现。

彩云钟情于贾环,为了表达心意,她瞒着众人从王夫人房里拿东西私赠给贾环。然而,因贾宝玉应下彩云偷走玫瑰露之事,使得彩云躲过一劫。贾环听闻此事后,却起了疑心。他狭隘地认为彩云与宝玉关系不一般,觉得彩云若不与宝玉交好,宝玉怎会替她承担责任。于是,他将彩云凡私赠之物都拿了出来,照着彩云的脸摔了去,还恶语相向,称彩云是“两面三刀的东西”,表示自己不再稀罕这些东西。

彩云百般解说,试图消除贾环的误会,但贾环执意不信。他甚至威胁彩云,说若不是看在往日情分上,就去告诉二嫂子,说她偷东西给自己。说罢,便摔手出去,全然不顾彩云的感受。

从两人关系的变化来看,原本彩云对贾环一片痴心,甘愿为他冒险偷东西;而贾环虽未表现出深情,但也接受了彩云的心意。然而,这场误会让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从原本的暧昧亲近变得冷漠疏离。

这一事件对贾环性格的影响深远。它进一步凸显了贾环的多疑和薄情。他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怀疑彩云,并且毫不留情地伤害她,这体现出他内心的猜忌和对他人缺乏信任。同时,他对待彩云的绝情态度,也反映出他不懂得珍惜他人的感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贾府中更加孤立无援,也让他失去了一个真心对待他的人。

6.中秋作诗

在《红楼梦》中,中秋佳节贾府众人齐聚一堂,吟诗赏月,共享天伦之乐。贾环也参与其中,这一作诗情节为我们深入了解他提供了新的视角。

贾环所作之诗,从内容上看,格调不高,多是些陈词滥调,缺乏新意和深度。诗句中没有展现出对中秋佳节的美好感悟,也没有流露出对家族的深厚情感,反而充斥着一种小家子气和怨愤之情。从艺术手法上分析,其用词平淡,对仗不够工整,韵律也不够和谐,与宝玉、贾兰等人的诗作相比,显得逊色许多。

贾政对贾环的诗评价极为严厉,认为他的诗全无长进,词句粗陋,毫无诗才可言。贾政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他对贾环的表现极为不满,觉得他辜负了家族的期望。其他众人也对贾环的诗反应冷淡,没有给予肯定和赞扬。

从作诗事件可以看出,贾环在才华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文学熏陶,也缺乏创作的灵感和天赋。这与他在贾府中不受重视、缺乏学习机会有一定关系。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阴暗和扭曲。他的怨愤之情在诗中表露无遗,说明他对自己在贾府的处境极为不满,心中充满了嫉妒和怨恨。他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却又不知道如何通过正当的方式去争取,只能将这种情绪发泄在诗作中。

中秋作诗这一情节,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贾环在才华上的不足和内心世界的复杂。他的诗作成为了他性格和处境的一个缩影,也进一步揭示了他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和悲惨的命运。

7.姽婳诗创作

在《红楼梦》中,姽婳诗创作是一个展现众公子才情的情节,贾环也参与其中。当时,众人围绕恒王与林四娘的故事作诗,以彰显闺阁忠义。

贾环所作的姽婳诗,整体风格较为生硬刻板。他试图模仿古人的豪迈气概,却显得有些东施效颦。诗句中虽有对林四娘英勇事迹的描述,但用词较为粗糙,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塑造。例如,在描写战斗场景时,只是简单地堆砌一些形容战争激烈的词汇,未能营造出紧张刺激且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与宝玉的诗作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宝玉的姽婳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林四娘的赞美,又融入了自己对女性的尊重和同情。他的诗句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如“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故事背景。

贾兰的诗作则展现出一种沉稳大气的风格。他用词精准,对仗工整,在表达对林四娘的敬意时,更注重从历史和道德的高度进行审视。相比之下,贾环的诗显得格局较小,缺乏深度和内涵。

从这次姽婳诗创作可以看出,贾环在文学创作方面虽有一定的进步,不再像中秋作诗时那样词句粗陋,但与宝玉和贾兰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他在诗歌创作上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积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才能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不过,这也反映出他在努力尝试改变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8.看望巧姐打翻铞子

在《红楼梦》中,贾环看望巧姐时打翻铞子这一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反映出他复杂的心理状态。

当时,巧姐生病,众人都很关切。贾环前来探望,这本是一个展现兄弟情谊的机会。然而,他却在不经意间打翻了铞子。从行为动机来看,贾环内心或许并非真心关心巧姐。他长期处于贾府边缘,看到巧姐作为嫡出小姐备受呵护,心中难免滋生嫉妒。此次前来,可能更多是出于一种形式上的敷衍,而非真正的关怀。

从心理状态分析,贾环在贾府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渴望得到关注却总是被忽视。当他面对巧姐这个备受宠爱的对象时,内心的不平衡感加剧。打翻铞子这一行为,有可能是他潜意识里的一种发泄,通过制造混乱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也有可能是他在这种紧张又嫉妒的情绪下,手脚变得慌乱,从而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严重的后果。滚烫的药汁洒在了巧姐身上,让本就生病的巧姐更加痛苦。众人的反应也十分强烈,对贾环的莽撞和粗心表示不满。平儿更是生气地质问贾环,认为他做事不小心。这一事件进一步恶化了贾环在贾府众人心中的形象,让他更加被孤立和嫌弃。他本就不佳的名声变得更糟,也让他与贾府其他成员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贾环的这一行为,再次展现了他性格中不成熟和冲动的一面,也预示着他在贾府的处境将愈发艰难。

9.怀疑偷拿通灵宝玉

在《红楼梦》中,通灵宝玉丢失后,贾环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之一,这一情节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深远的影响。

从原因来看,首先是贾环在贾府中一贯的不良形象。他平日里行为乖张、心胸狭隘,多次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如泼蜡油烫伤宝玉、诬告宝玉等,这使得众人对他的品行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其次,他与宝玉之间的敌对关系也是重要因素。宝玉是贾府的核心人物,备受宠爱,而贾环却因庶出身份备受冷落,他对宝玉的嫉妒和怨恨众人皆知。因此,当通灵宝玉丢失时,众人很容易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他。

这一事件对贾环的处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原本就不受待见,此次被怀疑偷拿通灵宝玉,更是让他在贾府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众人对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恶劣,下人们对他的轻视和嘲讽也愈发明显。他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仿佛整个贾府都在与他为敌。

从贾环的心态来看,他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怒。他虽然对宝玉心怀不满,但并没有偷拿通灵宝玉。然而,众人的怀疑让他百口莫辩,他觉得自己被冤枉,却又无力改变现状。这种委屈和愤怒进一步加剧了他对贾府众人的怨恨,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扭曲。

同时,这一事件也反映出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混乱。众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怀疑贾环,说明他们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而这种内部的不团结,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贾环在这一事件中,成为了贾府内部矛盾的牺牲品,他的命运也因此变得更加悲惨。

10.卖巧姐儿

在《红楼梦》后续情节中,贾府逐渐走向衰败,局势动荡不安。此时,贾环做出了卖巧姐儿这一令人发指的恶行。

当时,贾府被抄家后,经济陷入困境,人心惶惶。贾环看到家族大势已去,便打起了巧姐儿的主意。他与贾芸、王仁等人勾结,企图将巧姐卖给外藩王爷做妾,以此来谋取钱财,摆脱自己的困境。

贾环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的贪婪本性是根本原因。长期以来,他在贾府中虽有主子名分,却得不到足够的财富和地位。看到贾府衰败,他认为这是一个获取钱财的好机会,不惜牺牲巧姐的命运来满足自己的贪欲。其次,他对贾府的怨恨也是重要因素。他一直觉得自己在贾府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家族成员心怀不满。因此,他想通过卖巧姐儿来报复贾府,让家族更加破败。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取钱财,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打击贾府,让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尝到苦果。

这一行为对贾府和巧姐的命运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于贾府来说,卖巧姐儿这一丑闻进一步败坏了家族的名声,让贾府在社会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原本就摇摇欲坠的贾府,因为这一事件更加雪上加霜,彻底失去了复兴的可能。对于巧姐而言,她原本是贾府的千金小姐,生活无忧无虑。然而,贾环的恶行让她陷入了绝境,面临着被卖去做妾的悲惨命运。如果不是刘姥姥等人出手相救,巧姐的一生将毁于一旦。

贾环卖巧姐儿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他自私、贪婪、狠毒的性格特点,也成为了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加速了贾府的灭亡。

三、贾环的形象分析

1.角色设定

作者塑造贾环这一角色,有着深刻的目的和意义,在《红楼梦》整体结构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从目的来看,贾环是封建社会嫡庶制度的牺牲品,作者通过他的经历,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和不平等。贾环庶出的身份使他在贾府备受冷落和歧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残酷和不合理。同时,作者也借此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贾环虽有顽劣、阴狠的一面,但他的这些性格特点也是在长期的压抑和不公平对待中形成的,让读者看到人性在恶劣环境下的扭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