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第63章 贾环

第63章 贾环(2/2)

目录

在《红楼梦》整体结构中,贾环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他多次陷害宝玉,如泼蜡油、诬告宝玉等事件,引发了贾府内部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使故事更加曲折复杂。他卖巧姐儿的行为,更是加速了贾府的衰败,成为贾府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外,贾环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与赵姨娘、探春、彩云等的互动,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关系网络,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立体。总之,贾环这一角色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深度。

·自卑:贾环的自卑源于他庶出的身份。在贾府中,嫡庶有别,贾宝玉作为嫡子备受宠爱,而贾环却常常被忽视。例如,在与莺儿赌钱时,他输了耍赖,还抱怨“我拿什么比宝玉?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这充分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他深知自己在地位和待遇上与宝玉相差甚远,这种落差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嫉妒:贾环对贾宝玉充满了嫉妒之情。宝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无论是长辈的关爱还是下人的尊重,都让贾环心生不满。泼蜡油事件就是他嫉妒心理的极端表现。看到王夫人对宝玉又搂又抚摸,极尽宠爱,而自己却无人问津,他心中的嫉妒之火便熊熊燃烧起来,于是故意装作失手,将蜡灯推向宝玉脸上,企图伤害宝玉。此外,他诬告宝玉导致其遭受贾政毒打,也是出于嫉妒心理,想借此打压宝玉,让自己获得更多关注。

·贪婪:贾环的贪婪在假蔷薇硝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看到宝玉有蔷薇硝,便心生羡慕,非要得到不可。当彩云把茉莉粉当作蔷薇硝给他时,他并未察觉,还兴高采烈地拿去炫耀。这种对物质的贪婪追求,反映出他内心的虚荣和不满足。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只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全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狡黠:贾环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了狡黠的一面。在诬告宝玉时,他抓住金钏跳井的机会,添油加醋地向贾政哭诉,称金钏是被宝玉强奸不遂,羞愤之下投井而死。他描述得绘声绘色,让贾政深信不疑。这说明他善于抓住时机,利用他人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知道贾政对宝玉寄予厚望,也知道金钏事件会让贾政大发雷霆,于是巧妙地利用这些因素,诬陷宝玉,以实现自己扳倒宝玉的企图。

·薄情:贾环与彩云之间的关系变化体现了他的薄情。彩云为他暗中拿王夫人房里的东西私相赠与,对他一片痴心。然而,当他听闻宝玉替彩云承担责任后,便怀疑彩云与宝玉关系不一般,将彩云私赠之物照着她脸上摔去,还恶语相向。他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怀疑彩云,并且毫不留情地伤害她,这充分显示出他的薄情寡义,不懂得珍惜他人的感情。

·冲动:看望巧姐打翻铞子这一事件,反映出贾环性格中的冲动。当时巧姐生病,众人都很关切,他却在不经意间打翻了铞子,导致滚烫的药汁洒在巧姐身上。这可能是他在面对巧姐这个备受宠爱的对象时,内心的不平衡感加剧,情绪变得冲动,从而手脚慌乱,引发了意外。他的这种冲动行为,不仅让巧姐更加痛苦,也进一步恶化了他在贾府众人心中的形象。

2.性格形成原因

因素

具体影响

庶出身份

在封建等级森严的贾府,嫡庶差异极为明显。贾环作为贾政的庶子,与嫡子贾宝玉相比,地位天差地别。贾宝玉备受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宠爱,是家族未来的希望,享受着各种优越的待遇。而贾环却常常被忽视和冷落,下人们也对他不够尊重。这种身份上的巨大落差,使贾环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怨恨。他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得到与宝玉同等的对待,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理,认为众人都在欺负他。例如,在与莺儿赌钱时,他输了耍赖,抱怨自己不如宝玉,这正是他自卑心理的体现。

家庭环境

贾环的母亲赵姨娘品行低劣、心胸狭隘,在贾府中地位不高,还经常做出一些让人不齿的事情。她不仅没有给予贾环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反而时常在他耳边灌输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唆使他去闹事。在假蔷薇硝事件中,赵姨娘骂贾环“下流没刚性”,让他找丫头算账,这使得贾环的性格变得更加顽劣和冲动。此外,贾环的姐姐探春虽然精明能干,但嫌弃赵姨娘和贾环的行为,对贾环的态度也较为复杂,这让贾环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和支持,进一步加剧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扭曲。

教育缺失

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教育本应是培养子弟的重要途径。然而,贾环由于庶出身份,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他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导致他在文学才华和个人素养方面与宝玉等人存在较大差距。在中秋作诗和姽婳诗创作中,他的诗作明显逊色于宝玉和贾兰,这不仅让他在众人面前感到尴尬,也进一步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同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不懂得如何用正当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只能通过一些阴暗、恶毒的手段来发泄内心的不满,从而形成了不良的性格特点。

他人歧视

贾府中的众人,包括长辈和下人,对贾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贾母和王夫人不喜欢他,下人们也常常怠慢他。这种长期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让贾环觉得自己在这个家族中毫无地位可言,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他试图通过一些极端的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例如,泼蜡油事件和诬告宝玉事件,都是他为了反抗这种歧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但这些行为却让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更加恶劣,陷入了恶性循环。

四、贾环的人物评价

1.书中人物评价

在《红楼梦》里,不同人物对贾环有着各异的评价,这些评价鲜明地反映出贾环在贾府中的形象和地位。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对贾环极为不喜。在一些家族活动中,贾母总是对宝玉关怀备至,却常常忽略贾环。例如在赏赐食物时,会特意给宝玉和其他孩子送去,却唯独想不到贾环。她的这种态度,让贾环在贾府的地位显得十分尴尬。贾母的评价和态度,无疑向府中众人传达了一个信号,即贾环不受重视,这也使得下人们对贾环更加怠慢。

王夫人对贾环同样没有好感。她视宝玉为自己的心头肉,而贾环多次陷害宝玉的行为,让她对贾环充满了厌恶。金钏跳井事件后,贾环诬告宝玉,导致宝玉遭受贾政毒打,这让王夫人对贾环的怨恨达到了顶点。在王夫人眼中,贾环是一个阴险、歹毒的人,是威胁宝玉安全和贾府未来的隐患。她的这种态度,进一步加剧了贾环在贾府的孤立无援。

王熙凤表面上在赵姨娘面前貌似爱护贾环,但实际上内心对他恨之入骨。她曾说贾环“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王熙凤精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她深知贾母和王夫人对贾环的态度,所以对贾环也毫不留情。贾环弄洒了凤姐给巧姐熬的药,凤姐大怒,这也体现出她对贾环的不满和嫌弃。

探春作为贾环的亲姐姐,虽然希望贾环能上进,但也嫌弃他的行为。她自尊自强,努力摆脱赵姨娘和贾环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她眼中,贾环的行为举止不够得体,缺乏大家公子的风范。

这些人物对贾环的评价,综合起来勾勒出贾环在贾府中不受欢迎、地位低下的形象。他在贾府中犹如边缘人,既得不到长辈的关爱,也得不到同辈的尊重。这种处境进一步扭曲了他的性格,使他变得更加自卑、嫉妒和阴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后世读者评价

后世读者对贾环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大致可分为批判和同情两种观点。

许多读者对贾环持批判态度,认为他品行恶劣、心胸狭隘。在他们看来,贾环多次蓄意陷害宝玉,泼蜡油烫伤宝玉、诬告宝玉致其被贾政毒打等行为,尽显其阴狠歹毒。假蔷薇硝风波中,他的贪婪、虚荣和懦弱也暴露无遗。这些读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传统的价值观来评判贾环,认为他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和兄弟情义。他们难以容忍贾环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行为,觉得他的存在破坏了贾府原本的和谐氛围,是一个令人厌恶的角色。

然而,也有部分读者对贾环表示同情。他们认为贾环是封建嫡庶制度的牺牲品。在封建等级森严的贾府,嫡庶差异巨大,贾环庶出的身份注定了他从出生就处于劣势。他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长期生活在宝玉的阴影之下,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怨恨。他的母亲赵姨娘不仅未能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反而教唆他闹事,进一步扭曲了他的性格。这些读者从社会制度和成长环境的角度出发,理解贾环性格形成的原因,认为他的种种恶行是长期压抑和不公平对待的结果。

这两种评价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与不同读者的价值观、阅读视角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密切相关。批判贾环的读者更注重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后果,他们以传统的善恶标准来衡量贾环,难以原谅他的过错。而同情贾环的读者则更关注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他们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剖析贾环的命运,认为他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多元化,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更加深入和全面,这使得读者对贾环的评价更加丰富和立体。

3.客观评价

对贾环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需综合考量其优点与不足,以及他在《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中的代表性。

贾环并非毫无优点。他虽身处复杂的贾府环境,却也展现出一定的尚学之心。在一些文学创作活动中,如中秋作诗和姽婳诗创作,他积极参与,尽管诗作水平欠佳,但也体现出他渴望在文学方面有所表现,试图通过才华获得认可。而且,他在某些时刻也流露出孩子的天真一面,像与丫鬟掷骰子时的耍赖,以及对彩云的感情,虽处理不当,但也反映出他内心有情感的需求,并非完全冷酷无情。

然而,贾环的不足之处更为明显。他性格上存在诸多缺陷,自卑使他在面对他人时敏感脆弱,嫉妒让他对宝玉充满怨恨,进而做出泼蜡油、诬告等恶劣行为。贪婪促使他在假蔷薇硝风波中暴露虚荣的一面,为了一点物质利益而不顾尊严。狡黠让他善于利用机会陷害他人,薄情则体现在他对待彩云的态度上,不懂得珍惜他人的真心。冲动的性格也使他在看望巧姐时打翻铞子,给他人带来伤害。

从社会现实的代表性来看,贾环是封建嫡庶制度的典型受害者。在封建社会,嫡庶差异极为严格,他庶出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贾府的地位低下,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与嫡子贾宝玉相提并论。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导致他心理扭曲,性格逐渐变得阴暗。他的经历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同时,他的行为也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他卖巧姐儿的行为成为贾府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封建家族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下的脆弱性。

总体而言,贾环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的优点在其众多的缺点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性格的影响。他是《红楼梦》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五、贾环的影视形象

1.不同版本影视形象

版本

扮演者

表演特点

版本差异

1987年版《红楼梦》

王蔚

王蔚饰演的贾环,将其自卑、嫉妒的性格特点展现得十分到位。在泼蜡油、诬告宝玉等情节中,他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把贾环内心的怨恨和阴狠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一些生活场景里,又能体现出贾环作为孩子的那种懵懂和无奈,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此版本对贾环的刻画较为注重原着细节,表演风格细腻,更贴近原着中贾环复杂的性格特点,让观众能深刻感受到他在贾府中的压抑和扭曲。

央视版(可能与1987版有混淆,若为不同版本)

未提及明确信息

从参考资料中难以获取该版本贾环扮演者及详细表演特点,但推测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审美进行一定的演绎。

与1987版相比,可能在表演风格上会有所不同,或许会更加现代化,对贾环性格的展现方式可能会更直接、更具冲击力。

其他版本(若有)

未提及明确信息

由于缺乏具体资料,暂无法明确其表演特点。但不同版本可能会根据导演的理解和创作意图,对贾环这一角色进行不同的诠释。

不同版本可能在剧情侧重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的版本可能会突出贾环的可怜之处,有的则可能更强调他的恶劣行径。

2.影视形象对人物解读的影响

影视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对贾环这一人物的理解。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影视作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呈现,为观众塑造了直观的贾环形象。

从积极方面来看,影视改编在人物塑造上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以1987年版《红楼梦》为例,王蔚饰演的贾环,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其自卑、嫉妒、阴狠等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贾环在泼蜡油、诬告宝玉等情节中的表情和动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他内心的怨恨和扭曲。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有助于观众更快速地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对人物的情感共鸣。

然而,影视改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影视时长的限制,无法将原着中所有关于贾环的情节都展现出来。这可能导致观众对贾环的理解不够全面,只看到了他的部分行为和性格特点,而忽略了他性格形成的复杂原因。其次,不同版本的影视改编可能会根据导演的理解和创作意图,对贾环这一角色进行不同的诠释。有些版本可能会突出他的恶劣行径,而有些版本则可能会强调他的可怜之处。这种差异可能会让观众对贾环的评价产生偏差,无法准确把握原着中人物的真实形象。

此外,影视改编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和艺术处理,可能会影响观众对贾环的客观判断。例如,演员的表演风格、服装造型等因素,都可能会引导观众对人物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如果演员的表演过于夸张或片面,可能会让观众对贾环的理解产生误解。

综上所述,影视形象对观众理解贾环这一人物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还应结合原着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贾环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六、贾环在《红楼梦》中的意义

1.对封建嫡庶制度的反映

贾环的经历和遭遇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嫡庶制度的残酷与不合理。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中,嫡庶差异极为显着。贾宝玉作为贾政的嫡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是贾母的心肝宝贝,王夫人的掌上明珠,在府中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极高的地位。无论是教育资源、社交机会还是长辈的关爱,宝玉都拥有绝对的优先权。而贾环身为庶子,尽管同样是贾政之子,却处处遭受冷落和歧视。他在家族聚会中常常被忽视,下人们对他也不够尊重,甚至在与丫鬟的互动中,也时常受到欺负。这种身份上的巨大落差,让贾环的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怨恨。

封建嫡庶制度对人物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贾环由于庶出的身份,从出生就注定了他在贾府的边缘地位。他的才华得不到认可,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虽积极参与中秋作诗和姽婳诗创作等活动,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指导,诗作水平远不及宝玉和贾兰,这进一步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的性格也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逐渐扭曲,变得自卑、嫉妒、阴狠。他试图通过一些极端的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泼蜡油烫伤宝玉、诬告宝玉等,但这些行为却让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更加恶劣,陷入了恶性循环。

该制度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贾府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贾环对宝玉的嫉妒和怨恨,不仅破坏了兄弟之间的感情,也加剧了家族内部的分裂。这种内部的不团结,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脆弱,加速了家族的衰败。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封建嫡庶制度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使得许多像贾环这样有潜力的人被埋没。它维护了封建等级秩序,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封建社会腐朽和落后的重要体现。

贾环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嫡庶制度的弊端,让我们看到了该制度对人物命运的无情践踏和对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

2.对贾府兴衰的暗示

贾环的行为和命运与贾府的兴衰紧密相连,犹如一根隐藏在暗处的丝线,虽不显眼,却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贾府这张大网的走向,在贾府衰败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贾环的恶劣行为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他多次陷害宝玉,泼蜡油烫伤宝玉、诬告宝玉致其被贾政毒打,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兄弟之间的感情,也引发了贾府内部的一系列纷争。王夫人对贾环的厌恶,以及因此对宝玉更加呵护,使得贾府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种内部的不团结,削弱了贾府的凝聚力,让贾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脆弱。

他的贪婪和短视也对贾府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贾府经济逐渐陷入困境时,贾环没有为家族的振兴出谋划策,反而为了一己私利,与贾芸、王仁等人勾结,企图卖巧姐儿来谋取钱财。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人伦道德,也让贾府的名声进一步受损。一个家族的名声是其立足社会的重要资本,贾环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自毁长城,加速了贾府在社会上地位的下降。

从命运的角度来看,贾环自身的失败也是贾府衰败的一个缩影。他庶出的身份使他在贾府中备受冷落,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导致他在才华和能力上与宝玉等人相差甚远。他无法承担起振兴家族的责任,反而成为了家族的负担。这反映出贾府在人才培养和家族管理上的失败,预示着贾府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

贾环的存在和行为暗示了贾府内部的腐朽和堕落。他的阴狠、嫉妒、贪婪等性格特点,正是贾府内部不良风气的体现。在这样的环境下,贾府的子弟们逐渐失去了进取之心,家族的根基也在不断动摇。当外部的压力如抄家等事件来临时,贾府便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瞬间崩塌。

贾环的行为和命运是贾府兴衰的一个重要暗示,他在贾府衰败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负面的推动者角色,加速了贾府走向灭亡的进程。

3.对小说主题的深化

贾环这一人物形象在深化《红楼梦》主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上。

从人性的复杂角度来看,贾环并非单纯的反面角色。他性格中既有自卑、嫉妒、贪婪、狡黠等令人厌恶的一面,又有孩子般天真和渴望被认可的一面。他多次陷害宝玉,如泼蜡油、诬告等行为,尽显阴狠歹毒,这是他在长期压抑和不公平待遇下产生的扭曲心理的体现。然而,他在一些小事上也流露出孩子的本性,像与丫鬟掷骰子时的耍赖,以及对彩云的感情,虽处理不当,但也反映出他内心有情感的需求。这种善恶交织的性格特点,让我们看到人性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面性。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贾环的人性也是在嫡庶差异、家庭环境和他人歧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在命运的无常方面,贾环的经历极具代表性。他身为贾政之子,本应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但庶出的身份却让他在贾府中备受冷落和歧视。他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文学创作上积极参与,却因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指导,始终无法得到认可。他试图通过陷害宝玉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却适得其反,让自己在贾府的处境更加艰难。最后,在贾府衰败时,他不仅未能挽救家族,反而为了一己私利卖巧姐儿,加速了家族的灭亡,自己也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他的命运充满了无奈和无常,原本有机会改变,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贾环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他是《红楼梦》中众多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目录
返回顶部